净化资讯

口罩厂净化车间核心规范与医用级生产环境构建指南

口罩作为防疫与医疗防护的关键物资,其生产环境的洁净度直接决定产品质量安全。医用口罩(二类医疗器械)净化车间需严格遵循"微生物防控为核心、粒子控制为基础"的原则,融合GB 50073-2013与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,构建从设计到运维的全流程管控体系。

口罩作为防疫与医疗防护的关键物资,其生产环境的洁净度直接决定产品质量安全。医用口罩(二类医疗器械)净化车间需严格遵循"微生物防控为核心、粒子控制为基础"的原则,融合GB 50073-2013与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,构建从设计到运维的全流程管控体系。


一、洁净度分级与核心指标体系


1. 分级标准与适用场景


生产环节 洁净度等级 核心控制指标(静态) 

原料预处理区 ISO 8级(十万级) ≥0.5μm粒子≤3,520,000个/m³ 

口罩成型/焊接区 ISO 8级 浮游菌≤500CFU/m³,沉降菌≤10CFU/皿 

灭菌后内包装区 ISO 7级(万级) ≥0.5μm粒子≤352,000个/m³,浮游菌≤100CFU/m³ 

无菌检验区 ISO 6级(千级) 局部百级操作台(断面风速0.3-0.4m/s) 


注:医用防护口罩(GB 19083)内包装区需达到ISO 7级,N95口罩关键工序需设置局部ISO 6级环境。


2. 动态控制要求


生产状态下(动态),ISO 8级区域≥0.5μm粒子浓度不得超过静态值的2倍,微生物指标需满足:接触碟检测≤25CFU/皿(55mm),手指采样≤10CFU/只手,确保产品不被二次污染。


二、环境参数精准控制


1. 温湿度与压差体系


- 温湿度控制:

- 生产区:温度22±2℃(避免材料热变形),湿度45-55%RH(防止静电吸附微粒,减少口罩材料吸潮)。

- 存储区:温度18-26℃,湿度30-60%RH(保障熔喷布过滤效率稳定性)。

- 控制精度:温度波动≤±1℃/h,湿度波动≤±5%RH/2h,通过风管式温湿度传感器(精度±0.5℃/±3%RH)实时监控。

- 压力梯度设计:

按"内包装区(+15Pa)→成型区(+10Pa)→原料区(+5Pa)→缓冲区(+5Pa)→室外"设置梯度,相邻区域压差≥5Pa,通过压差传感器(精度±0.1Pa)与变频风机联动,防止低洁净区空气倒灌。


2. 气流组织与净化系统


- 气流模式:

- 十万级区域:顶送侧回非单向流,换气次数15-20次/h,送风口均匀布置(间距≤3m),确保90%区域空气循环达标。

- 万级区域:顶送底回,增设FFU(风机过滤单元)覆盖率≥30%,换气次数25-30次/h,避免焊接烟尘积聚。

- 过滤系统配置:

三级过滤链路:初效(G4,拦截≥5μm颗粒)→中效(F8,过滤1-5μm颗粒效率≥90%)→高效(H13,对0.3μm颗粒效率≥99.97%)。高效过滤器安装后需进行PAO检漏(泄漏率≤0.01%),每半年复测一次。


三、材料选择与施工规范


1. 围护结构与表面材料


- 墙面与顶棚:

采用50mm厚彩钢板(岩棉芯材,防火A级),表面覆抗菌涂层(大肠杆菌抗菌率≥99%),板缝用防霉硅酮密封胶(耐温-30~80℃)连续施打,阴阳角圆弧处理(R≥50mm),避免积尘与微生物滋生。

- 地面系统:

- 生产区:2mm厚PVC防静电地板(表面电阻10⁶-10⁹Ω),热熔焊接接缝(宽度≥10mm),向排水沟找坡0.5%,便于清洁排水。

- 灭菌区:环氧自流平(耐受过氧化氢腐蚀),表面光洁度Ra≤1.6μm,减少微粒附着。

- 特殊区域处理:

灭菌间(环氧乙烷/辐照前)墙面需耐化学腐蚀,设置独立排风系统(排风次数≥15次/h),与其他区域保持负压(-5Pa),防止灭菌气体扩散。


2. 施工关键节点控制


- 洁净施工管理:

龙骨安装水平度误差≤2mm/3m,彩钢板安装平整度≤3mm/2m,所有穿墙管线(如压缩空气管、电线管)需设密封套管,缝隙用不燃密封材料封堵,确保静态泄漏率≤0.5m³/(h·m²)。

- 系统联动测试:

空调系统运行前需进行风管清洁(达到ISO 8级),高效过滤器安装在洁净环境下进行,通风24小时后再开展洁净度检测,避免施工残留污染。


四、人流物流净化流程


1. 人员净化路径


非洁净区→一次更衣(脱外衣、换洁净鞋)→洗手消毒(75%酒精搓揉30秒)→二次更衣(穿四连体无尘服、戴口罩/手套/发网)→风淋室(风速≥25m/s,吹淋15-20秒)→缓冲区→洁净区。


关键控制点:无尘服需覆盖全身(包括脚踝),风淋后人员表面微粒去除率≥99%,进入万级区需额外进行手部消毒(异丙醇消毒凝胶)。


2. 物料传递控制


- 原料进入:

熔喷布、无纺布等经双层传递窗(带UV消毒,照射时间≥30分钟)进入,外包装在缓冲间拆除,内包材需经灭菌处理(如环氧乙烷灭菌)后传递。

- 成品输出:

灭菌后口罩经无菌传递舱(维持+10Pa正压)至内包装区,废弃物通过负压传递箱(-5Pa)运出,避免交叉污染。

- 工具管理:

生产工具(如焊头清洁刷)需在洁净区专用清洗间消毒(82℃热水浸泡30分钟或75%酒精擦拭),存放于密闭洁净柜内,使用前需经紫外线照射15分钟。


五、验收与运维保障体系


1. 验收关键项目


- 静态验收:

洁净度检测(粒子计数器连续采样3次,每次1分钟)、气流流型(烟雾测试无涡流)、温湿度/压差(连续24小时监测)、表面洁净度(接触碟检测无致病菌)。

- 动态验证:

模拟满负荷生产状态,检测口罩表面微生物(≤10CFU/个)、车间空气沉降菌(每4小时监测一次),确保生产活动不超出洁净度控制范围。


2. 日常维护策略


- 过滤器管理:

初效过滤器(阻力达100Pa)每1-2个月更换,中效过滤器(阻力达150Pa)每3-6个月更换,高效过滤器每年进行完整性测试,阻力达初值2倍时强制更换。

- 清洁与消毒:

- 每日:用超细纤维无尘布蘸中性清洁剂擦拭设备表面、操作台,地面用专用拖把湿拖(避免扬尘)。

- 每周:紫外线消毒(30W紫外灯,距离1.5m内照射30分钟)或过氧化氢雾化消毒(浓度3%,作用30分钟),消毒后通风至残留≤1ppm。

- 设备联动监测:

口罩机与环境监测系统联动,当洁净度超标(如粒子浓度突增)时自动停机,避免不合格产品产生;关键参数(如温湿度、压差)数据需保存≥3年,满足GMP追溯要求。


六、医用口罩专项要求


1. 材料兼容性:车间不得使用会释放微粒或挥发性有机物的材料(如普通橡胶制品),避免影响熔喷布静电吸附性能。

2. 防静电控制:设备接地电阻≤4Ω,操作人员需佩戴防静电腕带(电阻750kΩ-35MΩ),防止静电击穿熔喷布纤维结构。

3. 灭菌残留控制:环氧乙烷灭菌区需设置独立排风,灭菌后产品需在解析室放置≥7天,确保残留≤10μg/g(符合GB 19083要求)。


清阳工程可以承接十万级、万级、千级、百级、十级等多种洁净度等级

食品、药品、微电子、半导体、医疗器械、化妆品等多种行业

的无尘车间、GMP车间、无菌车间净化工程的装修、建设、改造

我们是18年的老牌净化工程公司,各项资质齐全,承接过近500项净化工程,经验丰富。

联系电话:18015531058

苏ICP备09020885号-4